5200小说

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旧人新生 (第2/3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5200小说】地址:www.5200xs.me

“这老先生,好像也不一般啊。”

“应该跟艾先生有不同寻常的关系。”

“如果艾先生真是雍正皇帝,当年热河行宫之变,听说一直陪在雍正身边的,就只有一个李卫!?”

“李卫……我想想,江南文祸的主凶!嘿,江南文士被砍了一圈脑袋,就是他主使的!”

李卫脖子一凉,加快了步伐。

“那时的江南文士都是犬儒,杀多少都是该的!咱们英华入江南,就是那些犬儒跳出来捣乱。这么来看,李卫还有功于咱们英华。”

“怎能这么说呢?还是得先分清大义,那终究是汉人!”

“李卫也是汉人……”

学生们争吵起来,李卫脚步更快了,心中也更沉重了。主子后世即便澄清了身份,依旧是万人景仰的人物,而自己呢?

当李卫端着火盆,再次面对学生们时,腰也直了,眼也亮了。看向眼神有些躲躲闪闪的学生们,李卫平静地道:“我是李卫……”

学生们瞠目结舌,这老祭祀真是李卫!那艾先生的确正是……

李卫再道:“这里安息的,只是艾先生。”

看着麻袍拐杖,须发皆白的老人,之前充斥在学生们心中的功罪审裁悄然消散。他们朝李卫默默作揖,再转向艾尹真之墓,整理衣冠,开始祭拜。

送走学生后,李卫心中忽然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,他要写书!他要将主子,不,胤禛从雍正皇帝到艾尹真的几十年历史一一道来。他要让国人明白,是什么力量让胤禛完成了这样的转变,他要让国人明白,胤禛尽管出身满人皇子,心中却一直揣着一股纯真。

当年他在广东陪着胤禛逃出光孝寺后,胤禛就在东江的船上道过愿天下太平的心声,正是这股纯真,让胤禛没有抗拒变世伟力,让胤禛能完成新旧之世的转变。

国人都敬仰艾尹真,但李卫更希望大家的敬仰能发自肺腑,能在明白艾尹真的真正身份后,依旧存着这样的敬仰,能宽恕胤禛还是雍正时,对华夏所犯的罪行,这是救赎,李卫希望替胤禛完成这样的救赎。

当然,如果胤禛能得到救赎,他李卫自己也就能分沾荣光,得到救赎,推着李卫想写书的冲动,也许就归结于这样的心理。

吕宋,汉山港北面百里处,一座叫“太子集”的小镇里,同样立着一座天庙。唐式飞檐殿堂居中,左右各立一进厢房,殿堂后也是一片功德林。与英华千千万万天庙一样,这座天庙极为简朴。

厢房之间的院子里,蕉树高耸,一个驼背麻衣人正在树荫下奋笔疾书。

急促脚步声如chao,打断了麻衣人,上百衣衫褴褛如丐人般的男女涌了过来,个个神se凄惶。

“刘祭祀!救救我们!”

“镖局的人发疯了,见着咱们就杀!”

这些男女服se黝黑,语调古怪,不少人甚至还是卷发,一看就不是纯正华人。

“镖局到处杀人!?你们啊,早知今ri,何苦当初呢?”

刘墉搁笔,深深长叹,这一ri还是来了。

正是二十年前,被钟上位“拐卖”的刘墉,跟憨呆的纪晓岚不同,刘墉之所以甘于受骗,不过是借钟上位的船远遁海外而已。船至南京时,他就以自己是朝廷通缉重犯威胁行船之人,钟上位没有跟船南下,主事的不过是个普通管事,对国中之事知得不多,不敢贸然行险。双方最终达成协议,刘墉就在吕宋脱身。

有签了本名的“卖身契”在,刘墉不必担心被卖给官府,这卖身契就是纵容乃至庇护通缉犯的铁证,商人是不会自找麻烦的。靠着通四书五经,刘墉在吕宋安身,而天庙更是避世的绝佳之地,二十年下来,他已是吕宋天庙会的成员,主持太子集天庙已有六七年。

埋首于天庙,刘墉的心已经完全平静了,而当四书五经的圣贤言从治国之位上退下来,返求仁德立身之论时,更让他有了几分彻悟。佛道是出世,儒学是入世,可就从这入世之中,刘墉竟然得了出世心境。

也许是平生所学,一一跟天庙行事相合,这也正是知行合一。升华了的刘墉riri讲《圣经》、《圣律》,救助贫人,照顾孤寡,教诲小儿,排解纷争,偶尔也以古礼办生死事,全心投入到这个纯粹的心灵世界中。

心灵升华,对英华这个国家,对三代新论李的今人世也有了更多感悟。对自己旧世所为更是幡然醒悟,每每思及,都觉心悸神摇,恨不得一头撞墙。由此也更专注于平ri之行,这也是他自己的救赎。

但天庙终究不是全然避世,在吕宋呆久了,也感受到了吕宋的动荡。前些年吕宋人之乱,虽只在蒲林南面,乃至更南面的其他大岛上,可吕宋本岛也多有波及。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,被另定为“土籍”的吕宋人,与拥有英华国籍的移民之间矛盾频频。

太子集这个地方,也是“土华”混居之地。土人集中在集子北面,种蕉开矿,华人集中在东西和南面,不是耕田,就是捕鱼,同时经营商货和各类手工业。双方各自抱团,难成一体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新书推荐

嫡色 大唐好圣孙! 秀才的逆袭 从赘婿到女帝宠臣 我们不是逃兵 三国最强军神 绝命乞儿